莱芜区前身为莱城区,于1993年初建区,辖15街镇,841个行政村居,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高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6万(含莱芜高新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省双拥模范区、省级文明区、服务业先进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莱芜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形成了“崇德尚实、重工厚商”的地域文化风尚。境内长勺之战“一鼓作气”世代传颂,明朝八景闻名遐迩,莱芜战役名载史册。进入新时期,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秉承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全区上下以精心谋划之策、精益求精之心、精诚团结之力,凝神聚力求发展、全神贯注搞建设、殚精竭虑谋跨越,凝聚形成了以“精气神”为核心的莱芜精神,提振精气神,争当排头兵,实现大作为,向全省县域经济一流水平冲刺跨越,成为全区上下的自觉行动和不懈追求。

 

莱芜区是一方发展潜力巨大的魅力热土。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山东省的地理几何中心,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其中有3条分别与京沪、京福和济青相连;2条铁路在境内交汇,与京沪、胶济铁路相连;30分钟可以到达泰山,40分钟到达济南国际机场,2小时到达开放港口青岛。济南—莱芜城际轻轨正在规划建设,通车后济南至莱芜可缩短为 20分钟。产业特色鲜明,形成以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新医药产业,依托珅诺基,重点发展国家一类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产业,阿尔普尔、希格斯新能源等企业推动空气能、太阳能装备从科技优势向规模优势发展。新材料产业,以碳化硅陶瓷、纳米纤维、石墨烯等为基础带动集群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互联网+”与汽车零部件、电梯、电气设备等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产品的高端发展。围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三个发展重点,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中国网库、长鹿国际旅游度假区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载体优势突出,举全区之力建设的莱城工业区是省级产业示范区,正在着重打造的6个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承载项目的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莱芜区对外合作、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抢抓“济莱协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莱芜工业区立足于“依托济南、服务济南、接轨济南”的总体定位,着眼于打造承接济南先进制造业转移的主阵地、接轨济南的桥头堡和实现济莱一体化的大平台,按照 “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路子,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着力打造“一城三园一基地”。 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今年以来,新引进微诺医疗器械项目、汇金金属制品项目等20个。

 

莱芜区是一个发展环境优良的创业宝地。

 

我们始终坚持把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致力于创造“三个最优”:即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坚决做到“四个一律”:即在手续上一律从简、在税费上一律从低、在生产经营和生活上一律从便、在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上一律兑现。研究制定了工业振兴10条、高层次人才引进20条和高技能人才培训30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大项目,通过“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服务,努力做到让客商在莱芜区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工作顺心、生活舒心。

 

   历史沿革

      莱芜区位于汶河两岸,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千多年前,即有人类在大汶河流域繁衍生息,是古老的大汶口文化发源地之一,是嬴姓发源地。古有嬴国,古城址在今羊里镇城子县村一带。商代,牟子国建立,都城在今钢城区辛庄镇赵家泉村。因古代有嬴国和牟子国,因此有“嬴牟故国”之称。

莱芜区古代为齐鲁交界之处,聘、会、盟、战不绝于史,圣贤足迹,昭昭可见。东周桓王十一年(公元前709年),鲁桓公欲聘齐嘻公之女为夫人,在嬴地相会,举行纳币订婚之礼。桓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97年),鲁桓公与齐嘻公在艾地相会,共谋定许之计。惠王二+三年(公元前654年),鲁国大夫公孙兹到牟地迎娶。敬王五年(公元前515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为其子举行葬礼,孔子知季札贤且知礼,于是前往今莱芜区口镇垂杨村观礼。口镇垂杨村现存“孔子观礼处”碑。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齐景公与鲁定公盟会于夹谷,齐景公欲乘机劫持鲁定公,鲁国大司寇孔子沉着周旋,据“礼”力争,使齐君劫持鲁君之谋未能得逞,保护了鲁君的尊严和鲁国的利益,史称“夹谷会盟”。东周郝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孟子仕齐,为其母守丧满三年之后由鲁返齐,止于嬴,不入公门,以终丧礼之期。

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发生过两次著名战役——长勺之战和艾陵之战。东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国在今莱芜区苗山镇西构山一带,发生了齐鲁长勺之战。齐军首先击鼓进军,鲁国军队在曹刿的建议下按兵不动,待齐军三次击鼓士气低落后向其发动进攻,大败齐军。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吴鲁联军与齐军发生了艾陵之战。此战吴王夫差亲自指挥,在关键时刻投入预备队,大败齐军,俘虏齐国五位大夫,获“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齐国从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姜氏政权亦由田氏政权所取代。

春秋战国之际,农民起义领袖柳下拓树起反抗奴隶主阶级的大旗,境内南部山区将山、鼓山、旗山、展雄寨等处是其起义发源地。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齐将田横与汉将灌婴“战于嬴下,败绩,亡走梁地”。唐代乾符年间,黄巢起义军以泰莱北部山区作为根据地,冶铸兵器,操练兵马,境内有黄巢崮、造甲峪等遗迹。中和四年(884年),黄巢与唐军作战失利后,率千人退保泰山。见后有追兵,前有阻军,在今莱芜西南牛泉镇祥沟村自刎。清咸丰三年(1853年),下水河秀才于曰恭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率众以大舟山为依托,数次打败清廷武装的进攻。1915年,为反抗当局清丈土地横征暴敛,四乡农民手持棍棒、草把聚集于口镇,砸毁县知事官轿,迫使官府做出让步,史称“草把子事件”。

抗日战争时期,莱芜区是鲁中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中共泰安地委、泰安军分区、一一五师兵工厂、北海银行等抗日军政机关与境内人民一起团结抗日,发生过著名的吉山战斗。

解放战争初期的莱芜战役更是闻名遐迩。1947年鲁南战役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队调集31万兵力,分南北两线,妄图以“南北对进夹击”的战术,消灭陈毅、粟裕、谭震林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华野首长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挥下,及时抓住战机,主动放弃临沂,秘密北上,将北线国民党军李仙洲部围困在齐长城以南和莱芜以北,自2月21日至2月23日,激战三个昼夜,全歼国民党军7.6万人,生俘、击毙国民党将官23人,收复县城13座,重镇数十处,使鲁中、胶东、渤海解放区连成一片,粉碎了国民党最高当局的“鲁南会战”计划,夺取了华东战场的主动权,使全国战局发生重大变化,创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史上在运动中大量歼敌的典型战例,被列为百战经典。
 

自然地理

济南市莱芜区位于山东中部,泰山东麓,北纬36 o02'46″~36 o33'10″,东经117 o19'0″~117 o58'05″北临济南市章丘区,东靠淄博市博山区,南接济南市钢城区和新泰市,西连泰安市岱岳区。总面积1739.61平方公里,其中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7.49平方公里、雪野旅游区540.24平方公里、莱芜经济开发区67.46平方公里、莱芜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96.04平方公里。莱芜区委、区政府所在地距省会济南112公里。

 

地质  地貌 

莱芜区位于华北地区鲁西隆起鲁中隆断区、泰莱断陷盆地东缘,呈断裂构造发育。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境内侵入岩发育良好,广布全域。岩石类型较复杂,其中以酸性岩为主,其次为中性岩,少量为基性、超基性岩。境域地层发育较为齐全,有泰山岩群、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境域地形为南缓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圆形盆地。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部开阔,中部为低缓起伏的泰莱平原,由长埠岭延伸入泰安。整个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北、东、南三面又向盆地中部倾斜,呈向西敞口的马蹄形态。大汶河由东向西横贯盆地中部。

 

水 文  

境内有大小山脉2000余座,其中海拔900米以上的有莲花山、大堡顶山、新甫山。北部为泰山余脉,近东西走向。南部为徂徕山余脉,走向与北部泰山余脉大体平行。两山脉诸山皆为山势陡峻、切割强烈的中低山。莲花山主峰海拔994米,为境内最高点。牛泉镇小庄村村西海拔148.13米,为境内最低点。

境内有大小沟河300余条,98%属于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2%属于淄河水系。汶、淄两河的界限与发源地在北部原山山脉。大汶河水系在境内有牟汶河、嬴汶河(亦称汇河)、方下河、圣井河、牛泉河、汶南河、新甫河、莲花河,皆为源短流急的季节性河流。其中,牟汶河是境内第一大支流,境内长30余公里,流域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嬴汶河是境内长59公里,流域面积743平方公里。淄河水系在境内有和庄河、啬泉河、崮山河,以北源和庄河为主流,境内长12公里,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

 

气 候

境内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2018年,全区总体气候气温偏高,降雨偏少,日照时数偏多。年平均气温14.7℃,年降水量622.9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377.3小时。年内无明显自然灾害,属气候偏好年份。

 

人 口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2.9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76万人,男26.72万人,女26.2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5‰,人口死亡率为5.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人口密度为604人/平方公里。

 

民 族  

境内居民除汉族外,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彝族、壮族、朝鲜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布依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土族、达尔族、布朗族、锡伯族等30个少数民族,共2241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27%。其中,以回族人口居多,达到2121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4.6%,且居住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凤城街道东升、西关2个社区,其余分布在凤城街道东方红、东风社区和牛泉镇毕毛埠、蒲洼村及南冶煤矿。其次是满族24人、彝族19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主要是婚进的少数民族妇女,形成一种小聚居、大杂居的分布特点。

 

交 通

磁莱、辛莱2条铁路在莱城交汇,博莱、莱新、泰莱、济青南线四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北接济青北线、南连京沪、西通京福高速,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交织其间,通车里程达到1125公里。 

 

 

经  济

特色农业

莱芜盛产“三辣一麻”(生姜、大蒜、鸡腿葱、大红袍花椒)、蔬菜、瓜果、粮油等农产品。莱芜“三辣一麻”久负盛誉。

莱芜生姜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在封建社会曾是朝廷的贡品。1960年2月,全国“三辣”规划会议,把莱芜生姜列为名贵产品。建区后莱城区的生姜产业被确定为“国家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莱芜生姜、大蒜及加工产品被评为“A级绿色食品”,产品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区“三辣”面积达27.98万亩,总产50.65万吨  。

莱芜花椒自清代嘉靖年间即大量栽培,一直是境内栽培的主要干果树之一,以牛泉、高庄、苗山、茶业口等街道(镇)为主要产地,其他乡镇亦有零星栽植。大红袍花椒,椒皮厚实,色泽鲜艳,香味浓郁,麻辣九州。1997年,莱芜被列为山东省花椒商品基地县。全区花椒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750万公斤。莱芜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生姜之乡”和“中国花椒之乡”。

莱芜板栗主要产地为大王庄镇,产量约占全市一半,茶叶亦有栽植,多零星分布于地头地堰边,历来栽培量变化不大。板栗品种有明栗、毛栗、红栗、毛刺栗、红光、粘底板、无花栗等  。

莱芜黑猪以其耐粗饲、抗病强、产仔多、瘦肉率高、肉质醇香。全区各类牲畜年饲养量180万头(只),家禽1600万只,肉蛋奶总产8万余吨,形成了全国著名的瘦肉猪生产基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兔毛市场。 

工业发展

工业基础:莱芜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有50余种,主要矿种有铁、煤、铜、金、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石英石、白云岩等,其中铁矿石储量6.5亿吨,列华东之首;煤炭储量8亿吨,是全国地方煤矿重点产煤县市区之一,素有“钢城煤都”之称。花岗石、大理石有20多个品种,储量20亿立方米,品类齐全,质地优良,“莱芜黑”大理石板材被誉为世界“珍品”。形成于5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燕子石),经过精心雕刻,成为独树一帜的工艺精品。石灰石储量丰富,约150多亿立方米。境内水资源总量5.39亿立方米,有汶河、淄河、汇河等主要河流18条,水库130座,年平均径流量5.0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2.1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近3亿立方米,其中矿泉水贮量约500万立方米,富锶纯甜,高钙高镁,有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工业概况:莱芜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铁矿石开采企业鲁中冶金矿山总公司、发电能力达200万千瓦的莱城莱芜发电厂等9处国家、省属大中型企业和30多处莱芜市属企业,并靠不断抓投入、上项目、搞技改,全区工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初步形成了钢铁、铸造、煤炭、纺织印染、造纸、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八大产业。 


关于绿天使 / 产业集群 / 孵化基地 / 产业服务 / 产业投资 / 服务项目 / 服务流程 / 新闻资讯 / 产业链平台 /

绿天使集团——专注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平台。

绿天使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400-101-1280   鲁ICP备19060618号-1   

扫一扫 绿天使产业服务
扫一扫 绿天使产业服务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