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正站在技术革命与产业重构的关键拐点,各国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竞合日趋激烈。前者是夯实当下经济韧性的“支柱”,后者是抢占未来先机的“王牌”,二者共同构成突破增长瓶颈、改写全球竞争格局的核心引擎。


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先进产业。这类产业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四大特征,是培育新动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载体。例如,人工智能通过算法优化提升各行业效率,生物医药通过基因编辑攻克疑难病症,均体现了其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的特点。
中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分类经历了从“七大领域”到“九大产业”的迭代升级:
2012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
2023年:新增航空航天、海洋装备两大领域,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九大产业体系。
地方创新:深圳等城市进一步细化,比如将人工智能从软件与信息服务中独立为单独集群,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
技术创新策源地: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突破,推动“卡脖子”技术自主化。例如,中国超导量子团队研发的“祖冲之三号”原型机,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超级计算机快千万亿倍。
产业升级催化剂:新能源汽车带动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球领先,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占全球60%以上。
国际竞争制高点:美国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投入520亿美元争夺半导体主导权,欧盟以“绿色新政”推动低碳产业重构全球价值链。


未来产业:定义人类发展的前沿领域
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科技突破,当前处于孕育或产业化初期,但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前瞻性产业。这类产业技术成熟度低、不确定性高,但市场空间巨大,例如脑机接口可能重塑医疗与通信模式,合成生物或将改写材料生产范式。
全球主要国家目前着重聚焦以下六大方向:
智能领域: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脑机工程。
量子领域:量子计算、量子通信。
生物领域: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
能源领域:氢能与储能、可控核聚变。
空间领域:低空经济、商业航天。
材料领域:前沿新材料、原子级制造。


全球产业布局:区域竞合与生态构建
航空航天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商飞、航空工业集团、银河航天、中国卫通等,集中布局在卫星制造、载人航天、商业火箭、航空发动机、卫星互联网等领域。
海洋装备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有中船集团、中交集团、大连重工、亚星锚链、中集来福士等,集中布局在深海油气开发、海洋风电、船舶制造、海洋观测装备等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有华为、中兴、中国移动、中国电子、万润科技等,集中布局在5G/6G通信、半导体、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生物技术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有国药集团、药明康德、永泰生物、迈瑞医疗等,集中布局在基因治疗、细胞疗法、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
新能源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有宁德时代、隆基绿能、金风科技、中国三峡集团等,集中布局在动力电池、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领域。
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有中国建材、中铝集团、鞍钢、邢台钢铁等,集中布局在高性能合金、先进陶瓷、半导体材料、碳纤维等领域。
高端装备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有中国中车、三一重工、徐工机械、沈阳机床等,集中布局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领域。
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有比亚迪、特斯拉、宁德时代、理想汽车等,集中布局在整车制造、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充电设施等领域。
绿色环保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有中国节能、碧水源、北控水务、航天科技等,集中布局在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大气治理、环境监测等领域。
脑机接口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有Neuralink(美国)、BrainCo(中国)等,集中布局在医疗康复、智能穿戴、军事应用等领域。
合成生物学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有Ginkgo Bioworks(美国)、弈柯莱生物(中国)、蓝晶微生物(中国)等,集中布局在生物基材料、医药中间体、农业育种等领域
低空经济产业:重点企业主要有亿航智能、小鹏汇天、深圳科卫泰等,集中布局在城市空中交通(UAM)、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

美国:通过《国家量子计划法案》投入超10亿美元建设12个量子研发机构,谷歌、IBM 等企业主导量子硬件与算法创新。
欧盟:以“工业 5.0”为纲领,推动绿色制造与数字化转型,2035年目标实现碳中和。
日韩:日本投资10万亿日元复兴半导体产业,韩国立法豁免芯片企业工时限制以应对技术竞争。
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张江、合肥科学岛、苏州工业园共建量子信息产业联盟,共享科研设施与人才资源。
国际标准争夺:中国主导制定人工智能伦理框架,美国推动量子通信国际标准,欧盟力推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重塑全球贸易规则。


挑战与未来趋势
技术转化断层: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转化率不足30%,需强化中试平台与成果交易市场建设。
要素配置失衡:中西部地区人才、资金外流,需通过“飞地经济”等政策引导资源均衡布局。
国际规则博弈:技术封锁与供应链“脱钩”风险加剧,需构建“双循环”产业生态。
技术融合加速:人工智能 + 生物医药催生精准医疗,量子计算 + 新材料推动研发周期缩短50%以上。
场景驱动创新:深圳开放低空经济测试空域,上海打造“元宇宙”特色产业园区,以应用倒逼技术迭代。
治理模式创新: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建立分级监管框架,中国探索“沙盒监管”包容新业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竞争,本质是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生态构建、全球规则制定权的综合较量。以动态分类体系、跨区域协同机制、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抓手,才能在全球产业重构中逐渐占据主动。
未来,绿天使将依托自身成熟的产业孵化体系、跨区域资源网络及“孵化+投资+辅导上市”服务模式,调动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技术资源、区域产业集群要素及创新服务模块,促进区域产业生态闭环构建与产业均衡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绿天使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专注于服务战略新兴领域,为快速成长的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产业升级服务的机构。以孵化基地为支点,调动、整合各方资源,为创业者打造一个环境优良的创业生态圈。绿天使集团目前已运营20个创业园区和26个产业园区,成立3支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孵化企业3000余家,已投资企业近70余家。通过在相关领域不断深耕,绿天使集团逐步形成以孵化+投资+加速+辅导上市的特色运营模式,打造链条式、专业化、行业集聚的产业示范园区。促进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升级,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相关行业的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助力行业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形成生态共享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