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国家土地管理新基调下,零地招商作为破解土地资源瓶颈的创新实践,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 版)》中 “推动城乡发展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潜转变” 的政策导向与零地招商理念也是高度契合。
从政策演进脉络看,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要求 “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自然资源部2024年出台的《妥善处置闲置存量土地的18条政策措施》更系统提出“鼓励企业优化开发、促进市场流通转让、规范政府收购收回”三大路径。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收购存量土地专项借款补充融资等“财政 + 金融”组合政策工具,为零地招商提供了坚实制度支撑。


概念与本质
零地招商是由孙希有博士于2004年首次提出的集约化发展理念,核心定义为:在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前提下,通过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优化既有空间利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路径,实现“增资增效不增地”的招商引资新模式。这一概念通过优化利用和提升效率,达到经济增长和效益提升的目的,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零地招商的本质是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变革,从外延扩张式发展转向内涵提升式发展的核心抓手。它并非简单的土地资源盘活手段,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市场机制协同,重构土地要素配置逻辑的综合解决方案。在实践层面,这一模式既缓解了土地资源紧缺矛盾,又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载体,更推动了区域发展从“土地依赖”向“创新驱动”的动能转换,成为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治理工具。


零地招商实践路径
存量资产盘活需建立全链条管理体系,通过构建资产数据库、可视化管理平台与网络化招商系统,实现对闲置厂房、废弃公共设施等存量资源的精准识别与高效匹配。重点在于推动闲置资源的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资源从低效利用向高效配置转化,提升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效能。
以企业增资扩产为突破口,建立专项服务机制推动技术迭代与产能升级。通过引导龙头企业设备更新与工艺革新,形成“技术升级 — 产能释放 — 产业链延伸”的正向循环,同时依托产业升级需求吸引配套产业集聚,实现产业空间的集约化利用与产业生态的优化升级。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聚焦信息撮合与流程优化,破除存量土地流转中的产权障碍与审批壁垒。通过建立灵活的资产交易模式,促进低效用地主体与优质项目方的有效对接,缩短项目落地周期,实现存量土地的价值提升。


深层矛盾与破局机制
当前零地招商面临三重核心矛盾:
一是利益协调困境,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预期差异易导致收储进程受阻;二是政策执行壁垒,规划调整权限分散、分割转让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存量资源流通;三是技术支撑不足,传统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供给与改造能力存在短板。
破解矛盾需构建“三维协同”机制:
制度创新维度,落实自然资源部“允许分期办证、延期支付出让价款”等政策,探索土地使用权弹性年期出让模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技术赋能维度,建立“高校 — 园区 — 企业”协同创新体系,通过规划技术革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利益平衡维度,构建政府、原土地使用者、新投资者多元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价值转化。


发展趋势与战略定位
在“双碳”目标与国土空间规划全域覆盖的背景下,零地招商呈现三大演进方向:
将生态环保要求融入存量土地开发,推动低碳技术应用与绿色空间营造,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借助数字平台实现存量资源精准匹配与招商流程智能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飞地经济”等模式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存量土地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破解土地指标碎片化问题。
零地招商已从土地紧缺时期的应急之策升华为国家战略层面的空间治理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需将其纳入“多规合一”体系,实现“空间重构 — 产业重组 — 价值重生”的深度融合。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以创新谋未来”的发展理念,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进步重构土地要素配置逻辑,为现代化提供可持续的空间发展解决方案。
绿天使多年来致力于以产业园区运营与产业生态培育,通过全周期的专业化服务,深度参与零地招商实践,推动土地利用向集约、高效、生态化转型,成为衔接政策落地与市场需求的重要桥梁,为区域土地集约发展与产业高质量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绿天使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专注于服务战略新兴领域,为快速成长的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产业升级服务的机构。以孵化基地为支点,调动、整合各方资源,为创业者打造一个环境优良的创业生态圈。绿天使集团目前已运营20个创业园区和26个产业园区,成立3支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孵化企业3000余家,已投资企业近70余家。通过在相关领域不断深耕,绿天使集团逐步形成以孵化+投资+加速+辅导上市的特色运营模式,打造链条式、专业化、行业集聚的产业示范园区。促进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升级,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相关行业的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助力行业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形成生态共享的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