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2025-10

从“十五五”规划建议看招商引资动向

 发布时间:2025-10-30

“十五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五年,全球产业链重构、科技革命深化与绿色转型加速的多重背景,赋予招商引资工作全新的战略定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在扩大开放、产业升级、区域协调等方面的部署,为招商引资工作划定了清晰航向。


01.png


聚焦新质生产力,锚定高端化升级方向

《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核心要求直接重塑了招商引资的产业选择逻辑,从“规模导向”全面转向“质量导向”。

前沿产业成为招商核心靶点。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招商引资将重点引进拥有颠覆性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的创新主体,推动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强调,要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这意味着此类前沿领域的外资项目将获得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支持。

先进制造与高端服务协同发力。一方面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定向引进链主企业、关键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项目,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科技金融、专业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吸引企业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等高能级机构落户,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绿色低碳成为硬性准入标准。《建议》将绿色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各领域,招商引资中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理念全面融入招商流程,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和项目成为重点,零碳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建设将获得政策倾斜,预计相关领域引资规模年均增长超 12%。


2510301a.jpg
02.png


制度型开放提速,拓展双向投资空间

《建议》从四方面部署“十五五”时期对外开放工作,核心是通过制度创新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推动招商引资从“政策优惠”向“规则对接”升级。

负面清单持续缩减,市场准入不断扩大。“十五五”时期将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持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清单动态调整和评估机制常态化,预计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FDI占比将提升至50%以上。其中服务业是开放重点,增值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领域将扩大开放试点,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有序推进。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主动对标CPTPP、DEPA等新一代贸易协定,在数据跨境流动、绿色供应链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完善制度规范,推动境内外管理规则相通相容,提升投资环境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建议》提出“落实好‘准入又准营’”,意味着外资企业不仅能顺利进入,更能在运营全流程获得公平待遇。

双向投资协同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引导产供链合理有序跨境布局,健全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既重视“中国经济”也重视“中国人经济”,通过双向投资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深化与共建国家的投资合作,拓展绿色、数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务实项目,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相互促进的格局。


2510111.jpg
03.png


区域协同发展深化

《建议》延续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招商引资区域布局呈现“核心引领、梯度承接、特色集聚”的鲜明特征,打破此前同质化竞争格局。

重点区域引领高端外资集聚。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将强化一体化招商联动,聚焦智能算力、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通过“跨省域产业项目联合招商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预计未来五年上述区域合计吸引外资将占全国总量的65%以上。

中西部加速承接产业转移。依托成本优势、资源禀赋和政策红利,中西部地区重点承接智能制造、新能源装备等产业,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形成特色产业集群,2024 年中西部地区引资增速已达9%以上,预计到2029年实际使用外资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特殊开放平台发挥示范作用。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将强化制度创新功能,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探索可复制经验,如上海浦东新区通过“多区叠加”模式,高新技术产业引资持续提升,成为高端外资集聚高地。


2510103.jpg
04.png


从政策驱动到生态赋能

《建议》隐含的“系统思维”推动招商引资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从孤立的项目引进转向产业生态的整体构建。

产业链招商成为核心模式。全国26个省份已落地“链长制”,围绕21条重点产业链制定招商图谱和目标企业清单,通过“链主企业+配套企业”的集群式引进,提升产业链完整性和竞争力。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等案例证明,产业链生态完善的区域对优质外资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数字化与多元化招商并行。近七成省级以上开发区已启动数字化招商系统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产业缺口、匹配目标企业,使招商周期从传统模式的9-12个月缩短至5-7个月。同时,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场景招商等新模式广泛应用,地方政府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开放应用场景等方式,增强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

要素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建立“要素资源地图”,推动土地、能源、数据等关键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围绕境外人才入出境、执业资格认可、支付便利等推出配套政策,为外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把企业“需求清单”变成政府“服务清单”。


2510302.jpg
05.png


法治化国际化升级

《建议》强调“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这是“十五五”时期招商引资的基础工程,旨在通过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增强外资信心。

法治保障持续强化。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平竞争审查,建立外商投资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如通过外企圆桌会等形式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让外资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项目审批流程优化,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现项目落地审批时限压缩30%以上,提升外资项目落地效率。

权益保护更加有力。明确“外企不是外来客,而是一家人”的理念,全面落实国民待遇,在以旧换新等政策中保障外资企业平等参与,使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外资企业发展机遇。

高质量的招商引资,才能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度型开放推进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局,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劲动力。未来,绿天使集团将以“十五五”规划建议的部署为指引,聚焦绿色低碳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孵化+投资+产业链服务”的综合赋能体系,打造专业化产业园区与创新孵化平台,引进和培育优质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实际行动为新时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推进贡献力量。


1.jpg


绿天使集团是中国领先的专注于服务战略新兴领域,为快速成长的科技企业提供专业化产业升级服务的机构。以孵化基地为支点,调动、整合各方资源,为创业者打造一个环境优良的创业生态圈。绿天使集团目前已运营20个创业园区和26个产业园区,成立3支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孵化企业3000余家,已投资企业近70余家。通过在相关领域不断深耕,绿天使集团逐步形成以孵化+投资+加速+辅导上市的特色运营模,打造链条式、专业化、行业集聚的产业示范园区。促进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的升级,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相关行业的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助力行业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形成生态共享的产业集群。





热点新闻


关于绿天使 / 产业集群 / 孵化基地 / 产业服务 / 产业投资 / 服务项目 / 服务流程 / 新闻资讯 / 产业链平台 /

绿天使集团专注于战略新兴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平台。

   备案号:鲁ICP备19060618号-1   网站建设:大精灵网站建设   

扫一扫 绿天使产业服务
扫一扫 绿天使产业服务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